多彩台灣(遊記)

  繼去年果老等一行臺灣觀鳥後,北京觀鳥會今年繼續組織了臺灣觀鳥,我有幸成為大陸自由行的觀鳥首發團員。此次臺灣觀鳥可謂冰火兩重天,前期有多個颱風在周邊活躍,後期收穫有所彌補。臺灣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鳥導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精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將部分博客轉帖到這裏。由於前期收穫不大,因此轉帖從第三天開始:


《多彩臺灣之三:雨中戀曲》

  第三天早晨起來可不像昨天那麼幸運了,雨依然下著,石頭盡職地帶領我們找鳥,也的確聽到、看到了一些,可以想像如果 晴天,這裏應該是多麼的鶯歌燕舞啊,可今天沒有“如果”。拍不到鳥,石頭比我們還著急。我對石頭說,我沒那麼高的要求,每天拍好一隻鳥足矣,可我心裏一點都不敢奢望今天能實現這一最低目標。我暗自思忖:目標已經從Good Lighting降到了不要下雨,從拍鳥降到了觀光,現在的大雨連觀光都不能盡興了,那就想辦法變成雨中浪漫遊吧!如同這對美麗的蝴蝶。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從臺灣的東岸經過橫貫公路到南投。這也曾經是條艱苦的道路,也是由鮮血和生命築成。每每遇到這種道路,我都會有自駕的衝動,但在這裏我沒有可能,也是老鳥人的老陳盡忠職守地駕車冒雨前行。

 

 

  我無語地坐在車的後排,我到不怕今天沒有鳥拍攝,但希望今天能有內容,那怕是困難和艱險。但如果什麼都不發生呢?都怪這瀝瀝秋雨,既然如此,那雨就做我今天的主題吧!我隨手拍下了車窗上的雨滴。

 

  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遊覽也因為雨大而無所事事。我不甘“束手就擒”,比指甲蓋略大的白波紋小灰蝶成了我的目標。

 

  石頭滿心愧疚,似乎颱風是他原本義氣但忽然翻臉的哥們似的,但他依舊盡職。石頭又發現了路邊的鳥,老陳也停好了車。前排的海燕夫婦也下車觀鳥了,我卻不太想動,我已經決意做純粹的觀鳥人了。可石頭還是激我下車。樹上有一對灰喉山椒鳥和一對古銅色卷尾。特別是那雄紅雌黃的山椒鳥,在雨中顯得格外奪目。

 

  而古銅色卷尾是我這天的新鳥種。雨中拍攝的鳥雖不夠圖鑒的水平,但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為此我要感謝石頭。

 

  博客寫到這裏,忽然聽到中央4台播出的報導,臺灣太魯閣國家公園到燕子口的道路因為塌方而中斷,400多遊客被困,而搶修需要4天時間。這正是我們這天走過的道路。為此插播貼圖紀念:

 

  繼續我們的行程,石頭還在不斷地找鳥,而這天的酒紅朱雀出奇地多。它們不顧形象地冒雨出來歡迎我們,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打起精神完成我今天的作業才是正理。

 

  我們又在一處休息的地方發現了領岩鷚,這又是雨中的一對,他們是如此地不怕人,以至於我又一次爆框。而雄鳥是如此之近,以至於我根本無法拍攝,我靈機一動地用隨身的微距鏡頭和相機拍攝了這只領岩鷚。

 

  今天的任務完成了,我還得意地讓同伴看微距拍鳥的結果,而這在之後卻並非稀罕,領導多次用微距拍鳥,再一次印證了愛鳥環境在臺灣優異。

 

  傍晚時分我們最後一次勘察一條有可能發現藍鷳的小路,此時天氣的昏暗已經無法拍攝任何鳥了。

 

  但在小路的路口,我們卻遇見了雨中最浪漫的一對情侶,曙鳳蝶是臺灣保育類蝴蝶,能見到它們說明我們足夠幸運。

 

  曙鳳蝶也給我們這天的旅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從一個不抱希望的艱難開始,卻有著一路的雨中浪漫情懷陪伴,最終以一個高潮結束,這也是我們臺灣行的一個轉折和縮影。美麗的曙鳳蝶也給我們帶來好運。

  晚上回到駐地,我們依舊在石頭的帶領下完成每天的作業——統計當天的鳥種。這天的鳥種32種,屬於較少的一天。不過我提醒石頭,我們少記了一個鳥種:七隻“落湯雞”。


《多彩臺灣之四:清境峰情》

  昨天經歷了一天的洗禮,我們當晚到達清境農場,入住名叫清境峰情的客棧。用諧音給樓盤或商號起名在華人社會相當流行,不過清、境、峰、情四個字還是很貼切地反映了我們當晚到達時對這裏環境的感受。

 

  清晨的清峰依舊白雲繚繞,但大氣透明度不錯,比較有利於拍攝。

 

  這家客棧的女主人一定是個充滿生活情趣和愛心的人。她養了一些小動物如鸚鵡、貓和鵝,屋裏屋外還種了俗稱狀元紅的台東火刺木,它的果實是很多鳥兒的美味佳餚。這些動植物並沒有讓環境變得髒亂,而是相得益彰地和諧相處。女主人進進出出時,鸚鵡都始終相伴左右,我家領導也不禁想冒充一下鸚鵡的領地。

 

  而不怎麼和諧的是這只鵝,一大清早它偏偏要把我的鞋帶解開,一定是對我的系鞋帶方式不滿意。看到我無動於衷,它又猛拽我的褲腿,直到我告饒為止。

 

   天空漸漸放亮,周圍鳥語花香,清爽宜人。客棧餐廳前的狀元紅裏,一群領雀嘴鵯、白頭鵯和黃痣藪眉在盡情地享受美食。石頭則急切地招呼大家來拍攝。見此情景,除我們之外,一些住店客人也拿著小數碼或手機等拍攝。

 

 

   黃痣藪眉是臺灣特有鳥種,幾天來我們與它多次邂逅,但由於連天陰雨,所以未能拍攝,今天終於給了我們一個補償的機會。

 

  領雀嘴鵯雖不是新鳥種,但鳥語花香的場景還是讓我心情大好。


  當我們上車離開清境農場時我對石頭說,依我每天只需拍好一種鳥的標準來說,我今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石頭因此勸我以後在別人下車觀鳥時可以留在車裏休息。但由於我前一晚休息得不錯,所以還是可以下車活動一下筋骨的。在台大梅峰農場春陽分部,我收穫了白耳奇眉和前幾天沒有拍好的黑枕王鶲。


  在路上我們還學會了識別洋斑燕和斑腰燕,它們落在同一段電線上供給我們教學使用,但卻又是雨中版。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埔裏一處蚊子為王的廟宇,白天被蚊子追殺我只有在濕地領教過,而在這清境之地,大白天蚊子如此猖獗,我只能相信是廟裏神靈庇護的結果了。

  在這裏我第二次看到被稱為五色鳥的臺灣擬啄木鳥,讓我困惑的是《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並沒有對應的名字,包括《臺灣野鳥圖鑒》中的英文名稱:Muller’s Barbet。

  我曾經有極佳的機會拍好這只五色鳥,但手慢了,只留下了這只陰影遮擋版作為今後對自己的鞭策。

 

  

  在蚊子廟周邊還遇見了兩隻雌性朱鸝,為它們兩個在身上留下的蚊子包最多。


  路上我們經過了霧社水庫,霧社這個名字由於其歷史的原因已經被大大地書寫。由於我們沒有時間和機會專門探訪霧社事件的相關遺跡,因此拍下一張霧社水庫的照片存念。

  今天我們似乎才開始進入觀鳥的狀態,但我的期望值和標準也會隨時提高的,石頭準備好了麼?


 《多彩臺灣之五:漸入佳境》
 

  我們昨晚入住了惠蓀林場國民旅社,這裏是大學生的實習基地,平日的遊人並不很多。這裏環境優美,植物茂盛,而且從這天開始,天氣也轉好了,但遺憾的是鳥況並不很好,石頭千呼萬喚的臺灣藍鵲始終沒有出現。我們在例行晨遊的過程中遇見了臺灣的養蜂專家李麗玉女士,她邀我們一行人去喝蜂蜜茶。其間告訴我們,以前經常叫早的臺灣藍鵲已經有一周沒來了。

  

 

  我們因此繼續上路了,在路上我們收穫了斑紋鳥、蛇雕和紅翅綠鳩。這些成績如果放在前幾天,足以讓人歡呼雀躍,但與後面的經歷相比卻都微不足道了。


  我們於下午時分到達了台中的大雪山國家遊樂區,這裏的最高處海拔近3000米,在這高山之巔,我們也終於享受到了臺灣生態旅遊的最高境界。在此先要對臺灣自由行做些說明:在成行之前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我們一行五人已經達到了組團的標準,為何一定要讓我們以較貴的自由行形式赴台呢。此時石頭的一番解釋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大陸人士團組旅遊一定要入住臺灣有關部門指定的賓館旅店,而自由行則無此限制,這看似不大的差異卻給我們觀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為我們入住中心區域的鞍馬山莊,而不必像2010年北京觀鳥團一樣住在山下。
 

  在石頭的帶領下,我們下午就如願以償地看到了大明星藍鷳,但關於藍鷳與黑長尾雉,我會在下篇專門敘述。
 

   在林鳥方面,我們收穫了兩個重要鳥種,即臺灣黃山雀與被稱為冠羽畫眉的褐頭鳳眉。之所以說這兩個鳥種重要,是因為我家領導在臺北鳥會買了一件黃山雀的掛件,而我則買了一件褐頭鳳眉的T恤。而且褐頭鳳眉是接待我們的臺北鳥會的標誌鳥。為此我每種鳥要上兩張片子。
 

 


  晚飯後我們例行地坐在一起完成統計鳥種的作業。作業完成後石頭宣佈要帶領我們去尋找飛鼠。這個節目出乎我們所有人的預料。石頭是有備而來,裝備、行頭一應俱全。黑夜中我們跟著他感覺像兒時在林間抓雞鳥猴,只是更加的緊張、刺激。石頭的手電筒在林梢亂晃,我實在懷疑如此是否能找到鼯鼠,但2-3個小時裏,石頭就發現了7只鼯鼠,我們還看到了鼯鼠輕盈無聲的飛翔。關於石頭的神功,我也會在後面專篇敘述。當我們這晚尋找鼯鼠的活動結束時,石頭像嚴厲的老師一樣檢查了我們相機中“作業”並冷冷地說了一句:“回去好好考慮一下,你們的夜間攝影技術不行”。的確慚愧,我的所有片子都糊了,不過我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我的腳架放在車上了,但我心裏清楚,相機設置的確錯了。

  第二天晚上,石頭又給了我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們也都完成了作業,而石頭給的分數是80分。

 

  大雪山讓我們極度興奮和享受中!


《多彩臺灣之六:帝雉、藍鷳》
 
 

  用石頭的話來說,到臺灣觀鳥,藍鷳與被稱為帝雉的黑長尾雉是觀鳥的大菜。這兩種雞都是臺灣獨有。黑長尾雉之所以被稱為帝雉,源于它的英文Mikado Pheasant。Mikado是日本天皇的意思,而黑長尾雉被起了這麼個名字,全是英國鳥人的胡亂作為所致。

 

 

  用雌藍鷳做本篇片頭是因為雄鳥於我過於珍貴,屬於稀缺資源。我們在大雪山停留了三天兩晚,第一天見到了9只藍鷳,第二天見到了3只帝雉,而最後一天藍鷳雄鳥與帝雉雄鳥最值得慶賀。

  我們到達大雪山的當天下午,石頭就帶領我們到達了23K,這是所有鳥人都知道的藍鷳觀察地,而所有攝鳥人的方法也並無二致。

  


  這裏有人定期餵食,這的確是個讓人矛盾的選擇。但對難得來一次臺灣或者大雪山的鳥類愛好者來說,誰又不希望能親眼見到這兩種華麗而珍惜的鳥呢?

  石頭告訴我們,主角出場之前,會有前戲。果然眾多的小松鼠和黃痣藪眉不斷地出臺表演。

 

 

  我們等了半小時,藍鷳果然來了,這是一隻雌鳥和三隻亞成。它們昂首挺胸,踱著自信的步伐踏上了“T型台”,其間雌鳥還狠啄了一隻搶食的松鼠。

 


  它們上下臺幾次,但始終沒見到雄鳥。石頭似乎很知道內情似地告訴我們,雄鳥去找小三了。由於距離太近,我不太好控制畫面,因此乾脆把D300換成了全畫幅的D700,自我感覺舒服了許多。


  在傍晚前往鞍馬山莊的路上,我們的車還驚飛了五隻藍鷳,但同樣沒有雄鳥,雄鳥今天集中開會去了。


  第二天,我們在47K處等候帝雉,這次的距離要遠一些,而且光線很暗。帝雉同樣需要前戲,而這次前戲的角色是玉山噪眉。

  

  最終一雄二雌的帝雉如約而至。

 

 

  它們在享用了美食之後準備穿越公路繼續它們的巡山活動,雄鳥在如同突破封鎖線般快速穿越公路時,為我的連拍創造了條件。


  而雌鳥在過公路時要慌張許多,帝雉的雌鳥似乎也沒有藍鷳的雌鳥漂亮,它們更像竹雞或鷓鴣什麼的。

 

 

  在固定地點蹲守藍鷳和帝雉讓大家都很開心,但石頭並不滿足,他覺得這樣勝之不武,所以在第三天早晨,石頭帶領著大家開始在小路上巡山。

 

 

  我們收穫了一隻完全自然狀態的雄性黑長尾雉。但這的確比蹲守時難拍許多,因為這裏太過黑暗,因此相機的ISO達到了3200,而速度為1/50秒。

 

 

  開車的老陳也貢獻了他的一處“私房地”,而在這裏我們也終於邂逅了一隻開完會回家的雄性藍鷳。同樣的ISO為3200,而速度是1/80秒。

 
  如果用藍鷳、帝雉來衡量臺灣鳥的成果的話,我們應該極大的知足了。石頭帶領我們又一次到23K處守候,但等了半小時沒有任何“前戲”,而這時又來了一大隊鳥友,原來是廈門的同道。由於我們早已收穫了各類“大菜”,所以聊了幾句後,我們把地方讓給廈門鳥友了,祝他們好運!


《多彩臺灣之七:百羽千姿》

 

  在離開大雪山的這天早晨,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沒有在賓館吃早餐,而是將一些簡單的食品隨車攜帶了。儘管沒能在大雪山看到日出日落,但在早餐時間的檔口,我們也領略了一下著名的大雪山的美景。

 

 

 

  我們的早餐的“餐廳”也別具一格。

 

 

  在大雪山的三天裏,我們不僅收穫了各類“大菜”。其實“小菜”裏也有不少是“招牌菜”。但有些“招牌菜”要想吃好並不容易,因為它不給我們那麼多的時間去品味。在石頭的指導下,我們在高高的樹尖上看到了臺灣戴菊,都是肚皮版不說,它大部分時間是把PP露給我們,唯一一張能看清全貌的,頭部也被遮擋了。

 

 

   神奇的石頭帶我們到一個地方並告知我們在這裏找星鴉和灰頭灰雀,而且的確如願以償,只是拍灰頭灰雀時的光線不是很好。


  我們曾經在清晨的惠蓀農場尋找雜色山雀,但只在晨曦中看到了它們的“倩影”並聽到了其孱弱的歌聲。從大雪山下來時,我們也終於讓其撩開了神秘的面紗。只是我略感遺憾,因為海燕夫婦說他們第一次在韓國近距離看到雜色山雀時,感覺就是眼前飛過一個小彩球,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小土豆”,但欣喜還是遠大於遺憾。

 


  除了下雨的日子,無論在寶島的哪一個地方清晨巡山觀鳥都是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無論鳥況如何,將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都讓人及極其享受。為此我在臺灣每天都會睡到自然醒,而自然醒的時間是早晨4點半。

 

 

  人們只要熱愛大自然,大自然就自然給你回饋。我們期待的回饋就是能看到色彩繽紛的帶著各色羽毛的大小鳥類。

 

 

  我們在山頂的早餐亭裏也迎來了一波鳥浪,片頭左側的那根枝頭首先落滿了不下5-6種的各色小鳥,很快,它們就飛到靠近我們的樹上,所有人此時都忙得不亦樂乎了。


  大雪山對我們如此慷慨,幾乎將我們前期的損失盡數補回。如果說多少還留些遺憾的話,那也是為了留些佳餚給我們下一次的寶島行了。


《多彩臺灣之完結篇:神奇石頭》

  臨去臺灣前收到北京觀鳥會發來的行程安排,也由此知道了臺灣方面陪同我們的鳥導是綽號石頭的石瑞德先生。“德”高望重的“石頭”讓我感覺一定是位滄桑的老者。可機場見面時讓我大跌眼鏡,原來是位細皮嫩肉的小老弟。我們後來一直猜測石頭的年齡是多少,他告訴我們他是60年生人,我們認定是民國60年,而他辯稱是西元60年。孰是孰非只有天知道。

 


  觀鳥是一項老少鹹宜、環保健康的活動,對參加者的要求並不高。但鳥導作為推廣這項活動的助推器和引領者則必須具備極高的稟賦和天分,而石頭無疑在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他是一個現代獵人,只不過今天不是用槍來索取獵物的生命,而是用手中的綠色鐳射筆來為鳥人們指出他們所要尋找的目標。

 

  

  與石頭相處的8天裏,他讓我們真實地領略了他的五大神功:

一、火眼金睛功。
  原想稱這為千里眼,但千里眼只是看得比常人遠,並沒有說明在近處比常人靈,而石頭是遠近皆宜。我們在巡山發現黑長尾雉就是石頭目光如炬的結果,因為黑長尾雉當時正從坡下要上到路上來,但先將頭藏草叢的縫隙中向外張望,而石頭居然在運動中發現了靜觀的黑長尾雉,真是比動物更靈敏。

還有最後一天臨上飛機前,石頭帶領我們去離機場不遠的一處水田找彩鷸,當他在車上迅速鎖定目標後,我們下車還要費好一番功夫才能找到,石頭的神功可見一斑。


 

 

二、聞響識鳥功。
  有部電影叫《聞香識女人》,有關石頭是否有那方面的能力我沒有時間瞭解。但石頭聽音辨鳥的本領實在了得。我原想把這叫做順風耳,但石頭逆著風聽也同樣不差。我原以為石頭每次指著樹叢中或黑暗中的影子告訴我們那是什麼鳥全是憑著他的火眼金睛功,後來石頭告訴我們他是靠鳥的叫聲來判斷的,而且每次都證實他聽音辨鳥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問他有沒有統計過能辨別多少種鳥聲?他說沒統計過,但臺灣能叫的鳥他基本都能聽出來。我自認為語言能力不差,但獨對鳥語缺乏天分,真想拿門外語換石頭的鳥語,實在不行拿母語換也行,以後就和石頭用鳥語交流了。

 
三、 動如脫兔功。
  石頭平時走路躡手躡腳,為得是不驚動其他動物,但當我們黑暗中尋找飛鼠時,石頭先用火眼金睛功發現了20-30米開外的飛鼠,因怕距離遠,光線不強而驚走飛鼠,石頭箭步如飛地竄到樹下,直至強光死死地定住飛鼠讓我們拍照。

四、 靜如處子功。
  這點我到不十分地佩服他,因為鳥人們為等鳥而蹲守都需要有此耐力。列出這點是為了說明石頭也有並非高不可攀的一面。

 


五、外行領導功。
  石頭常年觀鳥,並做過臺北野鳥學會的秘書長,但他始終不是一個鳥類攝影的專家,可這並不妨礙他對我們的片子品頭論足。我到臺北後在植物園拍攝的第一張片子就被他檢查並評判到:“糊啦!”,我真是丟了北京人的臉。石頭雖然自己不太拍鳥,但卻很期望團員們能拍好,因此每到關鍵時刻,他都會來檢查我們的作業。我也因此被他逼出了快速刪爛片的本領,以應付檢查。

 

 

  說石頭不太拍鳥,就說明他也有拍片的時候。每當拍攝條件極佳的時候,石頭也會掏出他的小數碼劈劈啪啪拍一通,然後走到我們面前用一種挑戰的口吻對我們說:“你看,我的卡片機都拍出了這種效果!”。他的機器裏存滿了臺灣珍惜的鳥類、動物和昆蟲的照片,為得就是氣我們這些扛著價格昂貴的攝影器材的人。也許哪天他帶的團隊裏,真被他激出幾個大師來。只不過他的激將法對我這麼不求上進的人來說不起作用。

 

  與石頭相處的8天讓我們印象深刻,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專業鳥導與普通領隊的不同,在這方面,大陸方面的差距還是蠻大的。衷心祝願石頭在他鳥導的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並能惠及廣大的鳥類愛好者。


  臺灣觀鳥讓我們印象深刻,但由於時間緊張並在初期遭遇颱風,因此還有許多未了的願望,因此我們一定還會再次踏上寶島的土地,也因此我要記下石頭的聯繫方式:

石瑞德 (石頭)
Stone
Email:
birding.stone@gmail.com
Phone: +886-933238629
Website:
http://home.so-net.net.tw/birding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