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拾憶秋芒 (2012/11/11)
★.秋天.就是要瘋芒花.草嶺古道.錯過可惜.★
◆.真的是人山又人海啦.◆
素來聲名遠播的「草嶺古道芒花季」,今天進入第十一個年頭,這兩週正如火如荼的熱烈展開。趁著活動期間,在福隆到望遠坑登山口之間有接駁車,可以省去半小時的路程,翔富遠足隊原本計劃好在這個週日(11月11日)活動的最後一天出遊。無奈天有不測風雲,中央氣象局在我們計劃好的當下,給了一個晴天霹靂:「好天氣只到星期六,星期日會大變天」,因為星期六有人有事,不能提前一天前往,計劃只好打斷了。但對草嶺古道慕名已久的我,怎可能錯過好天氣的星期六呢?於是自己一個人前往。
星期六的早上,早早醒來,搭上比預訂還早一個小時(早上七點半)的火車。搭車前心想,火車要搭一個半小時以上,便買了份報紙,買了杯超商咖啡,準備悠閒的享受這難得的火車時刻。誰知道,拿在手上的咖啡和報紙,上車之後,全部變成了超級大累贅,因為……
↓↓
請問,這樣站著要怎麼看報紙、喝咖啡啊??!!

↓↓ 幾乎整車的人,都是要去草嶺古道的,所以一直到「福隆」站之前,一直都是這麼的熱鬧。我則是在福隆的下一站,「大里」站才下車,所以享受了差不多「十分鐘」可以看報紙、喝咖啡的「悠閒」時光。一下到大里站月台,天氣超好的藍天,海霧中隱隱透出龜山島輪廓的碧海,小站依偎著的翠綠山巒……,讓原本在車上被擠得浮躁的情緒,立刻沈澱了下來。我下意識的深呼吸了幾下,空氣超好的,當其他人都先出站之後,四下無人的月台,恢復了往日原有的悠閒,我在月台暫留了片刻,享受一下這個恬靜小站的美景,在心中深深的給它按了一個「讚」!

↓↓
在月台上的候車椅,讓一大早在台北車站裡超商剛換來的集點公仔,出來透透氣。我在月台上逗留的可疑行跡,還引起了站長的關注,問我到底是在等車還是要出站,哈哈!

↓↓ 這一路段的鐵道,剛好沿著宜蘭海岸而行,是北宜沿線景觀最好的路段之一。

↓↓ 出了車站,不用走大馬路,有貼心的木棧步道,引導你到「大里遊客中心」。

↓↓ 循步道還可以走到海邊,遠眺一下「龜山島」,但因為逆光和海面水氣遮蔽的關係,今天的龜山島,隱身在迷霧之中。

↓↓ 讓龜山島和芒花來個合照。

↓↓ 看到門口「草嶺古道芒花季」的招牌,「大里遊客中心」到了。

↓↓ 循著指示往前走,「草嶺古道」入口,就隱身在這間好大的「大里天公廟」裡。而且芒花季這兩週的週末,天公廟這裡還免費提供早餐呢,有飯、有麵、有米粉,而且是葷、素齊全。

↓↓
開始進入古道,首先引起我好奇的是眼前遠方的這一片連綿山峰,該不會要爬到那裡,才看得到美麗的秋芒吧。

↓↓
大里到埡口這一段的草嶺古道,大都是這樣的階梯步道,但都爬沒多遠,就和彎曲的車道交叉,所以階梯爬累了,隨時可以改走平緩的車道。

↓↓ 沿途歇腳時,都可以眺望一下海中的龜山島。

↓↓ 樹下的石堆,是以前在這個古道上唯一可以借宿過夜的「客棧遺址」。

↓↓ 走到山腰,隱約已可看見稜線上晃動的人影。

↓↓
賞秋芒,就是要看到這樣的景像,透澈的藍天中,點綴著微絲的白雲,雪白的芒花,迎著微風,緩緩招展著……,真美。

↓↓
快到草嶺埡口了,照片中右手邊的亭閣,就是草嶺古道最常被取景的埡口觀景亭,左手邊較高那個,是往「桃源仙谷」方向的步道,是一條稜線步道,聽說也很美。

↓↓
從埡口眺望海岸線及外海的龜山島,如果沒有逆光和水氣干擾的話,應該也是個無敵的海景。

↓↓ 這裡芒花的景像分成兩種,這一張看來平凡無奇,芒花看起來枯枯黃黃的。

↓↓ 但如果逆著光看,透過陽光效果,芒花就變成美麗的雪白一片了。

↓↓ 今天的古道,人山人海的。

↓↓ 往福隆方向下山的古道,在「虎字碑」一帶,也看得出來,人滿為患了。

↓↓ 埡口附近,是草嶺古道賞芒的精華區。

↓↓
往桃源仙谷方向的涼亭,在高點一直引誘著我,決定再往上爬這一段,希望爬得更高,風景會更美。

↓↓ 這段路旁的山坡上,芒花也很美。


↓↓ 可惜,今天的龜山島從頭到尾就這麼躲在逆光和水氣之間。

↓↓ 從這裡可以清楚的綜觀整個埡口。

↓↓
果然爬高一點,看得更壯觀,如羊腸彎曲般的小路,是從大里方向上山的產業車道,古道的階梯步道,正好如串燒的竹籤,把整串「羊腸」串了起來。

↓↓ 離開埡口前,拍了幾張逆光照,七色的虹彩也出來合照。


↓↓ 往福隆方向下山的路上,回望山坡上的景色,整片白芒如浪花般閃耀,吸引所有路人佇足觀賞。

↓↓ 步道兩側山坡上,依然是白芒一片。

↓↓ 這便是草嶺古道著名的「虎字碑」,相傳是清朝時的總兵「劉明燈」,路過時遇暴風,便書此一虎字,命屬下將之刻於此巨石之上,加以鎮壓。

↓↓
過了虎字碑不遠,古道開始進入森林之間,芒花就沒有了,這張照片是對芒草區的最後遠望。

↓↓ 進入森林間的古道,人潮塞得更嚴重,第一次爬山遇到這麼嚴重的「塞車」。

↓↓ 這塊巨石,名為「雄鎮蠻煙摩碣」,也是剛才提到的「劉明燈」總兵大人所提,用來鎮壓山中常常危害商旅的蠻煙瘴霧。

↓↓ 此小橋名為「跌死馬橋」,為何會有這麼悲慘的名字呢,相傳在百年前當它還是座木橋時(日據時期改建為石橋),商旅從基隆騎馬趕路至此時,馬兒早已疲累不堪,所以曾有馬在窄狹的橋上摔死的緣故。明明是馬被操得太累了,還怪到橋上,給人取了這麼的名字,還真是冤枉啊!

↓↓
到了望遠坑登山口,算出了草嶺步道,回到往福隆和貢寮的馬路。但這裡有個小小的親水公園,如果走完古道,還有力氣可以再「悠閒」一下的話,可以走進去晃一晃。裡面的步道也一樣會引導你再回到車道上,而且不會多繞太遠。

↓↓ 公園裡有三個復古的人力水幫浦,經過的小朋友們總是玩得不亦樂乎。

草嶺古道秋芒之旅至此,快樂(也很累,幸好沒在跌死馬橋上跌倒)的畫下句點了,這裡的芒花雖然沒有前次去擎天崗和魚路古道時面積那麼無遠弗屆,但因為天氣實在太好了,有無敵的藍天,再搭上無敵的海景(無敵的人潮不算),感覺絕對不輸給陽明山的芒花季。這是第一次來草嶺道,果然是不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