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步道行之《屈尺古道新店溪

  好幾次由新店坐公車往烏來的路上,總會經過一站叫「屈尺」的地方,聽起來是個有趣的名字,而且常有不少人在此下車,應該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上網一查,不得了,這一帶不只有段百年歷史的「屈尺古道」,還有「百年電場」,新店溪畔又有「梅花湖」、「燕子湖」、「濛濛湖」,聽起來就是好豐富的地方。因此在炎炎六月初,就出發了……。

  在此之前,先來瞭解一下「屈尺」地名的由來,綜合 Google 知識大蓋有三個說法:一說「屈尺」即「曲尺」,因新店溪在此來個直角轉彎,猶如一把彎曲的尺;又有一說因此處四周為山,故名「窟石」,其台語發音就是「屈尺」;還有一說是因此處原住民為泰雅族曲尺群,日據時期稱為屈尺番。

  至於「屈尺古道」,則是日軍為了軍事需要,將原本先民由新店往屈尺的山間小路於1898年拓寬而成,現在已不復往日舊貌,大都鋪上柏油路,只有兩小段石階路,看起來有古道的樣子。

↓↓ 首先搭捷運到新店站,然後轉往烏來的公車,在「小粗坑」站下車,站牌就在「小粗坑橋」橋頭,橋的兩側有行人專用的棧道,不怕這條新烏公路上又快又猛的車流。


↓↓ 過橋之前,發現橋頭一間名為「長興宮」的小廟,好像有觀景台,便先進去一觀,廟雖不大,卻設有觀景步道。


↓↓ 從觀景台看到的是這片水域,是「青潭堰」(在照片右方河的下游處) 將新店溪攔截形成的一段潭面,水色青碧。而正前方山丘擋住方向,則是東南亞最大,供應大台北地區幾百萬人用水的「直潭淨水廠」所在。


↓↓ 過了小粗坑橋,沿著公路旁的小路「永興路」前進,首先來到「小粗坑電廠」,這個電廠來頭可不小呢,1909年完工,於龜山電場之後,是全台第二座水力電廠,而目前是仍在運轉中最古老的百年水力電廠


↓↓ 從這裡可以看到下游不遠處的「青潭堰」。


↓↓ 古道入口的路標,就釘在電廠門口警衛室的牆上。


↓↓ 入口立著一塊台電工程師的殉職紀念碑,算一自也有六十來年歷史了


↓↓ 一進入古道,會先看到電廠的鄰居「永興宮」,地勢比電廠略高一些,是拍攝小粗坑電廠巴洛克式建築的最佳取景點。


↓↓ 建築的側面看起來好像一片古蹟牌樓,而右邊那條橋叫「感恩橋」,是台塑王永慶所捐建。


  這條古道除了已經很沒有古味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路標非常「自然生動」,怎麼說呢,沿途叉路口不少,每條通往民宅的引道都比正路大,因為沒有指示牌往往會先選大一點的路走走看,但不必害怕走錯,因為一定會有「純天然」的狗叫聲提醒你:「旺旺!先生走錯路了!」,說實在,一路上「驚嚇指數」還挺高的。

↓↓ 經過許多狗狗指路之後,迎接我的居然是這條應該不是路的路,好不容易遇到當地人問路,才確認:「對!就是這裡,上面有樓梯」


↓↓ 總算有走了一小段像是步道的路。


↓↓ 途經一間禪寺,寺旁有一排純白的羅漢像,每一尊都很……「生動




↓↓ 雖然不是色彩鮮艷的品種,不過它可是有史以來第一集乖乖停在我面前讓我拍照的蝴蝶(還是蛾?),所以一定要貼出來。


↓↓ 終於離開了山道,進入屈尺社區,先進到「屈尺國小」裡洗把臉上個廁所,校園不大但在操場邊有座特別的竹屋,從教室外洗手台望過去,這幅有陽光、綠地、紅葉、椰樹的景緻,很帶點南洋的異國風。


↓↓ 校園內的池塘裡開了朵美麗的睡蓮。


↓↓ 旁邊這朵金黃色半開的也是睡蓮嗎?


↓↓ 問了可以到新店溪畔最近的路,來到這片寬廣的新店溪河景之前。照片最左邊一條白色水線,是「屈尺壩」的水流,水壩過去的上游,叫做「燕子湖」,眼前一直到右方那個大河彎這一段河道則是「梅花湖」,再彎過那個小山丘後的河段,就是「濛濛湖」了,真是「湖湖相連新店溪」啊。可惜今天的水位不夠,水滿一點的話會更美。


↓↓ 來一張 Google 地圖來和上面的照片對照一下,由地圖上也可以具體的感受這一段新店溪是怎麼個「屈尺」法。


↓↓ 步道旁盛開的白花,記得去年在鼻頭角步道裡也看到很多,但當時不認識它們,現在知道它叫「蜘蛛蘭」或「蜘蛛百合」。


↓↓ 因為今天水位很低,所以能走到河道很中央的地方去拍照,但必須走在眼前這片滿是礫石的地上。不過現在想想,其實有點命大,如果忽然天降大雨或上游放水下來的話,那社會新聞中「愛拍照的阿伯被困河中沙洲」的主角就便成我啦!


↓↓ 從可床中間看屈尺壩。


↓↓ 從可床中間看梅花湖。


↓↓ 走到最靠近屈尺壩的地方來個自拍。


↓↓ 回到岸邊公路上,屈尺壩右邊是梅花湖,壩頂上方算燕子湖,湖水很綠很迷人。


↓↓ 接著循路往濛濛湖前進,雖然它和梅花湖是接在一起的,但從河邊是走不過去的,必需回到屈尺街上走另一條路進去,首先經過這間「岐山巖」,是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清水祖師廟。


↓↓ 這棵巨大的「九丁榕」,照解說牌的說明:當地人認為它應該超過百歲,也有人傳說它超過三百歲以上了。


↓↓ 看小路口石柱上的裝飾,這應該是賞螢步道吧。


↓↓ 往濛濛谷路上可以清楚的遠眺屈尺壩正面全身和它前方的河道及它後方的「下龜山橋」。


↓↓ 小路來到了梅花湖的正上方,伸展在綠色湖正上方的大樹,如果是櫻花或紅色楓樹,不知會有多美,但現在也很美啦。


↓↓ 這棵樹幹被氣根「很有藝術感」的緊緊纏繞著,好特別,我站在前面看了半天,不知那些纏樹的根是怎麼長成這樣的。


↓↓ 終於來到「濛濛湖」畔,湖面的粼粼波光,正是把我曬到七暈八素的烈日艷陽。


↓↓ 這裡原來叫做「濛濛谷」,據說是70年代台北少男少女的戀愛聖地,因為「直潭壩」的興建,水位上升而把「濛濛谷」變成了「濛濛湖」,照片中湖邊盡頭的就是淹滅濛濛谷的「元凶」直潭壩。


↓↓ 其實這裡的湖光山色,還是可以當成台北少男少女的戀愛聖地。




↓↓ 離開濛濛谷回屈尺部落的路上,想找個地方喝咖啡QK一下,隨著廣告招牌來到一間很美的休閒民宿,庭院裡有無敵的綠地美景,他們有算人頭計費的下午茶,假日NT$350,我沒進去消費,因為太陽快下山了,我沒有太多時間跟他拼吃到飽。


↓↓ 決定來時路上看到另一家標榜有「湖畔美景」的咖啡廳看看,在下到湖邊的樓梯轉角,看到這棵花開得好大朵的小花(花的直徑應該有比花枝本身高吧),老闆說它叫「火球花」。


↓↓ 咖啡屋是在梅花湖畔,這是湖畔的咖啡雅座,老闆說最近上游水壩水放得晚,大都天黑了水位才會上來。




↓↓ 湖景真是不錯。




↓↓ 回到新店捷運站後,回台北之前到碧潭逛逛,假日的碧潭真是熱鬧非凡,好多人用娃娃車帶心愛的狗狗出來遛搭。




↓↓ 穿著這身行頭,裡面的街頭藝人應該早就滿身大汗了吧。


↓↓ 最後和華燈初上的碧潭,說 Bye-bye 了。